清末民初,茅臺鎮是黔北重要交通口岸,貴州省三分之二的食鹽由此起運各地,茅臺鎮因此名聲在外,隨著鹽業的發展,酒業也興盛起來。茅臺酒隨鹽一道被馬幫運往外地,并逐漸名聲大振,漸漸聲望勝過了鹽業。
據成書于清道光年間的《遵義府志》記載:"茅臺酒,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,黔省稱第一!┡_燒房不下二十家,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"。清光緒年間,"茅春、茅臺燒春、回沙茅臺"已遠銷諸省,其獨特工藝也大體定型。
據1939年編的《貴州經濟》記載:“滿清咸豐以前,有山西鹽商來茅臺地方,仿照汾酒制法,用小麥為曲藥,以高粱為原料,釀造一種燒酒。后經陜西鹽商宋某、毛某先后改良制法,以茅臺為名,特稱’茅臺酒’”。
1949年,茅臺酒生產凋敝,僅存三家酒坊(成義、榮和、恒興),道光年間燒坊不下二十家的繁榮局面早已不再,茅臺酒的生產已到了破產的邊緣。
成義、榮和、恒興三家燒坊分別為:1862年,華聯輝創辦“成義燒坊”,所釀茅酒人稱“華茅”,酒名回沙茅臺,人稱“華茅”,常年產酒1.75噸,最高年產5噸;1879年王榮(又名石榮霄)、孫全太和天和號老板合資創辦“榮和燒坊”,所釀茅酒人稱“王茅”,后期“王茅”得風氣之先,最早開創了茅臺酒的輝煌,素有“天下第一茅”之稱;1929年,周秉衡投資興建“衡昌燒坊”,1938年周因倒賣鴉片破產,賴永初收購了“衡昌燒坊”并更名為“恒興燒坊”,1947年“恒興燒坊”生產的酒定名為“賴茅”。
根據《茅臺酒廠志》、《仁懷縣志》等官方資料的記載,仁懷縣政府通過沒收、接管和贖買的方式,將成義(華茅)、榮和(王茅)和恒興(賴茅)三家茅臺鎮上規模最大的私營燒坊(過去民間稱釀酒作坊為燒坊)國有化,1953年成立了貴州茅臺酒廠。
【酒廠直供價格表】
2023年茅臺酒(飛天53度)、茅臺1935、茅臺王子酒、茅臺迎賓酒
古壇老酒系列、美酒洞系列、古壇醬酒、古壇洞藏酒、封壇酒、原液酒
金醬系列、荷花酒、五星系列、肆拾玖坊、夜郎古酒、酣客、仁懷醬香酒
國臺國標系列、國臺十五年、釣魚臺系列、黔醉酒莊、多彩貴州酒
懷莊之醉系列、懷莊大單品、無憂酒、茅臺醇、珍品酒、華茅、賴茅、王茅
國吉祥系列、云漢春系列、黔國酒、省酒、天朝上品、貴州迎賓酒、生肖酒